8月13日,营山县骆市镇千佛村的绿竹笋种植基地里一片繁忙景象。郁郁葱葱的竹林下,刚破土的竹笋鲜嫩饱满,营山县半山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世能正带领笋农们手持锄头,熟练地刨开泥土,轻轻一撬,肥嫩的竹笋便“破土而出”。采挖后的竹笋被装进背筐运出,经转运车送回基地清洗,即将发往各地市场。
绿竹笋原产于台湾,因形似马蹄又称马蹄笋,是鲜食竹笋中的佳品。其笋质脆嫩、鲜甜可口,不仅营养丰富易吸收,兼具药理作用,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即食软包装产品,便于贮藏销售。如今,这小小的绿竹笋已成为带动当地百姓增收的“致富笋”。
自2014年合作社成立以来,李世能扎根家乡11年,摸索总结出成熟的绿竹笋种植技术,积极推行“龙头企业+基地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。以千佛村为核心基地,产业已辐射至青山镇、绿水镇、双溪社区等多个乡镇,种植规模达2000余亩,其中1600多亩进入稳定产笋期,年产量约700吨。
“在县委县政府和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,我们现在绿竹笋基地已经达到了1600多亩,现在每年我们的年产量大概在700吨左右,解决了当地老百姓就近务工,每年多的时候大概在80多人,在平时大概就是20多人,带动了他们增收。”李世能说。
凭借绿色健康的种植理念和独特风味,千佛村的绿竹笋已成功打开全国市场,成为当地特色农业的新名片。从守护绿水青山到发展特色产业,骆市镇千佛村正以绿竹笋为支点,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,走出一条生态美、产业兴、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。